打通“断头路” 千余名群众不再绕行8公里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5月14日起,“廉洁四川”网站、微信公众号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展示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践行初心使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好经验好做法。
“路终于修通了,这下我们村民出行可方便了……”不久前,连接泸州市泸县天兴镇场口村和潮河镇伏鱼村交界的“断头”公路正式开通,令附近居住的群众欣喜不已。据了解,天兴镇场口村至潮河镇伏鱼村连接公路全长300米,路修通后,当地群众步行也告别了往日的“泥泞路”,车辆互通往来也少绕道约8公里,直接受益群众1000余人。
泸县“阳光问廉”乡村专场(曾茂妮 摄)
今年,泸县纪委监委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纪检监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下沉到20个镇(街道)305个村(社区),通过定期流动接访、举办“阳光问廉”乡村专场活动、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点对点跟进督促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其中,天兴镇纪委在“阳光问廉”活动现场了解到场口村群众对修路一事反映强烈,盼望着能打通临近两村的“断头路”。
农村交通建设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工程,也是“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的重要内容。天兴镇纪委将修建“断头路”列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着力打通群众美好出行“最后一公里”。
泸县天兴镇场口村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民意收集院坝会(曾茂妮 摄)
天兴镇纪委积极跟进监督,与镇有关部门会同场口村村委实地考察调研并召开院坝会对公路建设路线方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接潮河镇伏鱼村两委就“断头路”修建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多次调研、座谈和协商,通过群众筹资筹劳、社会人士捐赠和申请财政奖补的方式,筹集资金20余万元,仅用时50余天便完成了公路建设。这条公路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环境,也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补齐了乡村发展中的民生短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据悉,县纪委监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主动融入群众身边,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收集民意诉求,分类梳理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台账,交办有关责任单位,督促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已开展调研走访90余次,收集问题诉求38个,督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个。
泸县纪检监察干部入户走访群众收集问题诉求(曾茂妮 摄)
同时,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还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牵头实施“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十件实事”活动,对2020年以来信访反映、检举控告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络问政平台等收集的问题,通过梳理分析、分类甄别、全面评估确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物业乱收费、施工噪音扰民等整治项目,形成“十件办实事清单”,分别交办给发改、民政、人社等9个主责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并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的方式,全程跟进监督,强化质效评估,倒逼责任落实。
“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学习效果、衡量工作成效的最好标尺。”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章磊表示,我们将立足职责定位,紧盯保民生促发展开展监督,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供稿:泸州市纪委监委 作者:刘容)
编辑人员: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