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育匠人 访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徐立平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2年03月14日 文章点击数:2145 【打印】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7416厂班组长徐立平等10人入选。
参加工作至今,徐立平以匠人之心,用灵巧双手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
记者: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作为“大国工匠”,您对此如何理解?
徐立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匠人之国,自古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工匠代有人才出。身为航天人,我理解,工匠精神就是精致精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就是追求完美、对品质决不妥协,把每一件产品都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以“零缺陷”“万无一失”的工作标准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我们的工作跟一发箭、一颗星、一枚弹的成败密切相关,保证航天产品质量、建设航天强国是每个航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航天科技集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发射次数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四院研制的3.5米直径、500吨大推力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固体运载能力实现大幅提升。这些成就也是航天人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体现。
记者: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您认为怎样才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徐立平: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培育技能人才要激发其内在动力,也要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一代代技能人才传承弘扬严慎细实的作风,扎根本职岗位、深究专业技术,深耕细作、精益求精,怀着对事业恒久坚持的心,热爱自己的事业,敬畏自己的事业。
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记录着航天人创新的足迹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四院党委在全院开展学习“大国工匠”的事迹和精神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用“大国工匠”的敬业精神教育职工、感染职工、激励职工。我们班组也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知识型、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平台,做好新员工“传帮带”“师带徒”。
记者:您是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过程的?
徐立平:作为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我最大的履职感受就是要用心用情去反映身边的问题。每次提出建议,我都会与身边人座谈、查阅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充分观察、调研,了解问题本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我了解到,很多代表委员和我一样,为保证建议质量,也会反复推敲、几易其稿,这就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履职过程的体现。
履职五年间,我提出的加强航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今年我关注的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话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快认定“特殊、小众”工种,与职业院校合作,利用优质师资开发相关课程,加快线上培训优质学习资源开发,壮大教育教学公共资源库。要为技能人员提供系统、规范的培训,定期更新理论知识点,促进技能人员整体理论、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灵娜)
编辑人员:黄博